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勇帶隊前往南平市順昌縣開展品牌強縣發展戰略規劃專題調研
近日,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勇,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劉文鎮,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鄧偉升等一行前往南平市順昌縣,就落實武夷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實施方案、編制順昌縣品牌強縣發展戰略規劃工作進行專題調研。順昌縣副縣長謝輝、市場監管局局長何振輝、副局長池萌等會見或陪同調研組一行。調研組一行先后前往旺仁果蔬種植基地、順昌蘆柑品牌監管倉、洋墩鄉政府、饒氏佰鈺、神農菇業企業、鄭坊鎮政府等地實地調研,與有關負責人深入探討交流順昌品牌發展路徑。在鄭坊鎮轄區調研,鄭坊鎮黨委書記肖小蓉和鎮長蘭長明詳細介紹了轄區產業基本情況,與調研組深入交流轄區海鮮菇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思路。饒氏佰鈺和神農菇業企業負責人分別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情況,就順昌縣海鮮菇特色產業現狀進行了交流,深入討論了“武夷品牌”產品生產主體授權和品牌授權的企業在產品品牌建設、產業鏈建設和市場拓展過程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并對企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想法。

▲調研組參觀神農菇業生產培育車間

▲調研組參觀神農菇業品牌展廳

▲調研組到柑橘種植基地實地調研

▲調研組到鄭坊鎮實地調研交流調研期間,在順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4樓會議室召開“品牌強縣”編制規劃交流座談會,縣政府辦、宣傳部、市場監管局、發改局、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文旅局、工信和商務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與調研組一行進行交流座談。

▲順昌縣品牌強縣發展戰略規劃座談交流會會上,順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振輝對順昌縣人文、歷史和產業等情況進行了介紹,并表示希望在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的幫助下,借助促進會專家智庫平臺優勢,匯聚有關行業專家力量,共同做好順昌縣品牌強縣規劃,進一步優化順昌縣特色產業結構,突出地方文化烙印,提升順昌縣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劉文鎮秘書長介紹了規劃理念、編制團隊成員、進度安排等情況。黃速建教授就順昌縣品牌強縣發展戰略規劃框架進行了專題匯報,本次課題將包括順昌縣品牌發展戰略規劃、順昌海鮮菇產業品牌建設實施方案、順昌蘆柑產業品牌建設實施方案三大部分內容,并提出要做好三個平衡: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平衡、產業發展和文化保護的平衡、旅游業發展與財政收入的平衡。鄭勇副主任對順昌縣高度重視品牌建設表示高度的認可,希望規劃項目組專家與順昌縣各界密切聯系、深入交流,確保方案編制立足實際,突顯順昌縣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和產業潛力,突出高度、深度和可操作性,同時表示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協同推進順昌縣品牌建設。

▲調研組到鄭坊鎮政府調研座談交流此外,調研組一行前往寶山,對寶山寺、齊天大圣和高老莊等歷史文化遺存進行調研。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分別結合歷史發展脈絡、民間傳說,就順昌縣大圣文化的歷史、產業發展和現狀進行了交流,深入討論了傳統文化激活、文化與經濟產業融合發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平衡等問題,并對順昌縣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調研組到饒氏佰鈺實地調研座談交流據悉,順昌縣位于福建西北部,閩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匯合處,為“閩江起源處、順達昌盛地”。順昌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順昌縣建縣于后唐長興4年(933年),北宋工部尚書廖剛、南宋理學名家廖德明、明朝吏部尚書李默皆為順昌歷史名人,被譽為“八閩善地,文獻之邦”。順昌縣為齊天大圣文化發源地,其信俗文化發源千年,現存大量歷史文化遺存,被海內外信眾尊為“齊天大圣祖地”,成為與臺灣、東南亞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產業特色方面,受益于溫暖的氣溫、充沛的降水和肥沃的土地,順昌縣盛產筍竹、柑橘、食用菌、螺旋藻等農產品,其中海鮮菇年產量達8.9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柑橘種植面積11萬畝,年產量12萬噸。

▲調研組到寶山齊天大圣進行調研

▲高老莊文化遺址近年來,南平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高屋建瓴地大力倡導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品牌賦能,把全市一系列好產品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口碑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把品質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為南平市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跨越趕超插上品牌的翅膀。目前,順昌縣擁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8件,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登記5件,17家企業入選“武夷山水”品牌產品生產主體,其中7家企業為授權使用“武夷山水”商標生產主體,產品包括海鮮菇、蘆柑、葡萄、大米、山茶油、竹木產品等。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與順昌縣人民政府自2018年11月簽署《品牌戰略合作備忘錄》以來,不斷加強交流協作,雙方在品牌研究、品牌價值評價、品牌人才培訓、品牌宣傳展示、品牌保護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共同推進順昌品牌建設。近兩年,順昌縣結合武夷山水品牌建設,通過品質管控、龍頭引領、市場運作,傳統產業換血升級,品牌效應已初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