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實踐隊赴順昌調研農村電商合作社新模
大學生新聞網南平7月8日電(通訊員 熊文琴)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前鄉村地區的發展狀況及所面臨的問題,更好地響應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7月8日,福州大學赴順昌縣農村調研實踐隊赴順昌縣元坑鎮開始為期兩天的“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三下鄉專題活動。希望通過對當地具體情況的調研,利用專業所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當天下午,跟隨吳書記及農村專業合作社代表人的腳步,調研實踐隊走進了農田里的種植大棚。沿著田間小徑一路向前,實踐隊的同學們見到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這些曾經只在水果店和超市里見過的果蔬,引起了實踐隊的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和探索欲,大家興奮地觀察、討論,實踐隊的行程便在這樣熱烈的氛圍里開始了。

見到同學們熱情的面孔,帶隊指導老師也興奮起來,忙呼大家圍攏起來,考驗是否有同學知道大棚里尚未結果的苗是什么農作物。實踐隊隊員們大多自小生活在城市,這是首次來到鄉下田間與瓜果蔬菜“親密接觸”,不由得面面相覷。但還是有一些同學曾經了解過相關農產品,在面對指導老師關于花期、生長時長等問題也對答如流,讓同學們十分佩服,也深刻感受到自己對農產品了解的不足。
沿途參觀當地的農作物,通過帶隊老師和隊員之間的問答以及農戶的熱情而詳細的介紹,同學們對合作社所生產的農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順昌元坑一帶種植的農產品種類多樣,包括紅心芭樂、白草莓、火龍果、無花果、水空心菜等,這些農作物就是合作社產品的原材料。在參觀的過程中,實踐隊的同學們了解了瓜果菜蔬的種植、培育以及品質、市場,實際生產的每一個細節,都為實踐隊的調研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棚間農作物是元坑電商產品生產的起點,也是實踐隊深入了解專業合作社的切入點。在對合作社生產所用農作物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實踐隊一行轉至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了解合作社對農產品的儲存與加工。
在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劉利的帶領下,實踐隊一行人首先來到展覽廳熟悉企業發展歷史及生產流程。展覽廳內的LED屏幕上播放著企業宣傳片,企業介紹展牌和榮譽證書懸掛在墻壁上,實踐隊成員或觀看宣傳片或瀏覽展牌,神農菇業在同學們心中建立了誠信創新、優質共贏的企業形象。
參觀完展覽廳,實踐隊成員跟隨劉總監進入海鮮菇培育室,打開恒溫培育室的大門,一股冷氣混合著白色霧氣撲面而來——培育室的溫度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有利于海鮮菇的生長。放眼望去,大型的培育室里用白色培養基瓶種植的海鮮菇白嫩如玉,精巧可愛,同學們都對此贊嘆有加。海鮮菇是順昌縣的特色農作物,銷往全國各地,因其口感鮮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也因此成為主要的電商銷售產品之一。
培育室的隔壁就是儲藏室,儲藏室內溫度更低,便于菇類的防腐保鮮。儲藏室對面是菇類的加工車間,車間溫度在7-10攝氏度之間,車間內工人都身著專業防塵服并佩戴手套,為加工過程中的衛生安全提供了保障。

熟悉了合作社農作物的生產及儲藏、加工過程后,實踐隊來到福建省順昌縣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探尋生產鏈上的最后一個環節——產品。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饒建青熱情歡迎實踐隊的到來,并準備了經過曬干、去油等環節處理過的干海鮮菇等產品款待實踐隊成員。干海鮮菇的味道與平常菇類不同,其干脆美味可媲美薯片,卻不像薯片那般不健康,由新鮮的海鮮菇制成,干海鮮菇美味又養生,實踐隊的同學們大飽口福,對最終成品的美味贊不絕口。
在參觀產品的干化去油、包裝成盒的過程中,帶隊指導老師與饒經理深入討論了從生產到成品再到銷售這整條產業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包括生產標準化、缺少專業人才、廠房規模太小,缺乏電商銷售經驗等,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從電商、管理的角度切入合作社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問題并為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實踐隊在從實際經驗中學習的同時也能為合作社轉型升級企業提供幫助。

結束一天的實踐工作后,實踐隊成員與南平市順昌縣元坑鎮福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小濱、元坑鎮鑫佳園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高輝開展了座談會,總結一天的收獲、發現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通過今天的活動,實踐隊的同學們受益匪淺,了解電商產品銷售前端,也更了解農村電商在推動專業合作社轉型升級方面的重要性。至此,當日的實踐活動圓滿結束。